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?毛主席的评价直切要害:他犯了三大失误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04:36 点击次数:186
“诸葛亮未能一统三国,毛主席曾点出三个关键原因。”
如果要提起“谋天下之大势”的谋士,诸葛亮绝对会被不少人当做第一人选。
的确,每逢说到诸葛亮,我们对他的用词几乎都是“仙风道骨”、“算无遗策”等等,仿佛在这个人的身上,就没有算不到、实现不了的事情。
但我们在夸他的时候,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就是这个备受尊崇的谋士,居然没有统一三国,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。
而关于这一点,毛主席早就有过评价:“三大失误,注定了诸葛亮无法实现一统。”
到底是哪三点失误?毛主席又为何这么说呢?
第一个失误:没有亲临前线
其实我们仔细回顾中国革命的几十年,毛主席虽然是负责大局,但在关键战役和战略布局上,从来都是处在第一线。
可反观诸葛亮,他并非如此。
诸葛亮在后世的评价之中,一度凭借“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”,而被封为谋士的最高境界。
但在毛主席的眼中,却将此视为领导人的大忌。
诚然,领导者是应该在后方调兵遣将,可如果是在面临关键战局的时候,就应该适当放弃这种观念了。
228年,诸葛亮开启首次北伐之后,一路高歌猛进,之后便派遣只会“纸上谈兵”的马谡镇守街亭。
纵然马谡这人是诸葛亮非常看好的晚辈,也的确有几分实力,但诸葛亮也非常清楚马谡的底,所以他理应亲自督战。
如此一来,即便面对张郃出兵街亭,也能做到临场应对。
奈何诸葛亮偏偏没有这么做,最终导致马谡兵败而逃,重要的战略地街亭,也就此丢失。
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,之后诸葛亮为了避免汉军重蹈覆辙,开始亲自坐镇,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:“每出,亮必在军。”
第二个失误:用人不当
关于用人不当这一点,其实刚才就已经提到了。
马谡这个人,清朝评论家毛宗岗曾在删改《三国演义》的时候,对其作出评价:“善用人者不以言,善用兵者不在书。”
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,就是说他只会纸上谈兵。
再一个,马谡自知诸葛亮对自己非常重视,有时候就会耍小性子,而且他仗着自己满腹经纶,当初镇守街亭时,居然全然否定了诸葛亮的安排。
而马谡的性格和本事,诸葛亮能不知道吗?他肯定是知道的,可即便众官不建议派遣马谡,诸葛亮还是这么做了。
结果就是街亭失守,马谡兵败,且不顾将士的性命,独自逃亡而去。
而张郃成功拿下街亭,也就意味着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功亏一篑,暂时退回大本营。
在马谡之前,诸葛亮也曾在用人上犯过错,当时用错的人还是“关二爷”。
关羽这一生无愧于“猛将”之称,唯有“大意失荆州”,是他不可抹去的痛。
也许是因为征战四方,手下败将无数,导致关羽自信心大涨的同时,也多了几分孤傲。
对于五虎大将一事,他就曾因为黄忠是个“老卒”,而瞧不起黄忠,觉得与黄忠并列是对他的侮辱。
再就是孙权曾准备和关羽结为亲家一事,也是被关羽给无情拒绝了。
当时他把孙权的儿子视为犬子,甚至还说要不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,早就把来使诸葛瑾给斩了,此话也吓得诸葛瑾屁滚尿流地跑了。
毕竟关羽这人可是杀伐果断,保不齐真能干出这事儿。
也正是因为关于的性格问题,毛主席才觉得诸葛亮用人不当,不该派关于去守荆州。
按照诸葛亮的想法,是联合东吴,一块抗曹。
这种战略思想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可坏就坏在关羽有个孤傲的性子,觉得东吴不过尔尔,自家压根就不需要与其联合。
可结果如何呢?还不是被孙权占据了荆州,他自己更是成了孙权的刀下亡魂。
220年,关羽身死,一年之后刘备便起兵势要夺回荆州,同时也是为了帮兄弟报仇。
而此时的刘备可以说是完全被仇恨迷住了眼睛,所以在打荆州的时候,策略上有了很大的漏洞,最终惨败于夷陵之战。
223年,刘备病逝,这让汉军散掉了最重要的精气神,也就预示着蜀汉再无一统之能。
而这一切,都始于诸葛亮派遣关羽去守荆州。
事实上,跟马谡一样,诸葛亮也非常清楚关羽的性格,奈何他还是这么做了,简直就是“明知故犯”。
此事在毛主席眼里,无异于是一次“大过”。
第三个失误:战略思想不够完善
当年诸葛亮是意图兵分三路,除了他自己带军北伐之外,另外就是关羽留守荆州,以及刘备出兵东吴。
这个计划用的是“钳形攻势”,但诸葛亮忽略了一点,荆州和益州都是位处千里之外的要地,这势必会让汉军分散,无法形成集中式的战斗力。
而具体实施之后,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,关羽身死,丢了荆州,刘备又打输了夷陵之战。
至此,三线全部崩盘,蜀汉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。
其实诸葛亮北伐不止一次,但后来却仍旧是以失败而告终。
蜀汉内部的经济由此逐渐崩落,政治信仰也不再那么牢固,诸葛亮还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。
分兵之举,本是好事,但诸葛亮却没有撑起这个计划的具体部署,最后只能落得一个一步错,步步错,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。
三国一统和兴复汉室的宏愿,诸葛亮到死都没能实现。
不过,虽然毛主席提出了诸葛亮的三大失误,却并不代表他否定了诸葛亮的功绩。
相反,他非常钦佩诸葛亮的为人才华,只是感叹他终究是人,难免算有遗漏。
而毛主席后来能领导革命成功,也足见他的滔天智慧,更印证了他指出的三大失误,的确是诸葛亮这一生的“败笔”。
而对于这件事,大家又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